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 >> 风土人情 >> 民族风俗 >> 正文
  相关文章
湖南长沙美食!
冬日的故乡思念--湖南熏
湖南邵阳宝庆牌泡打粉有
湖南--饮食风俗
湖南民俗六月六
[湖南]新化田间看傩仪(
湖南腊鱼
湖南口味虾
云南风味:汽锅鸡
晋东南风味小吃
湖南风凰的民俗和名人  

时间:2024/5/9 8:13:30来源:不详

 

2006.09.19 多云 (风凰城:有着许多故事的古镇)

在德夯住了两个晚上,不得不依依不舍的离开。四个小时后,经吉首来到风凰城。一座久负盛名的古城。沈从文;黄永东.....许多文学家,艺术家都来过这里,或就是出生在这儿,或在这儿长大。几乎所有的旅游书上都用大量的篇幅,赞美的词语描述这座古城。风凰城:这使人联想到像火一样飞翔风凰的名子,华丽而浪漫的让人向往。

当我终于走在风凰城的青石板路上,一切好像那么的不真实,像在一个巨大的舞台上。

城墙是标准的灰色城墙,深宅大院红灯高挂,沱江上古桥倒影映着游船上的灯火辉煌。所有的人都像剧中人,在古城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浪漫故事.我当然也不例外,一进风凰城,便去买了一件蜡染的短旗袍,还有一把红色的油布伞。穿着与古城相应的旗袍,打着红色的油布伞,我的角色自然演的古色古香.....

傍晚,经一位年轻人的指点,我找到了风凰城中一个湘西民俗表演场。看到极具民间色彩的表演:哭嫁和赶尸。

哭嫁是湘西的特有的姑娘出嫁仪式。就连这里的古老华丽的婚床都用泪滴状的图案做床上沿的雕花装饰。姑娘在离开娘家时,要哭的悲悲切切,要哭的神鬼动容,要哭的扑天盖地,要哭的音韵流畅……总之,哭嫁是湘西的极具戏剧性的结婚仪式,姑娘及伴娘都要大哭,特哭。以至于你若不知情会误以为是奔丧。但这哭也不仅仅是嚎啕,而是一种歌一样的哭唱腔,细细听来,很有韵味的。

赶尸,则是一种古老而神秘的传说。原本是因为漂泊在异乡的人,客死它乡后,为了叶落归根,又因战乱无法将其运回湘西,才有了赶尸一说。传说是用巫术和特别的草药将尸体暂时还魂让其行走,由赶尸的人带其回家。但我是不太相信的。后来在一些资料上看到:赶尸实际上是背尸。是由客死它乡的人的家里人请一个健壮的小伙子将死去的人背回来,一路上有一领路人带着走。为了能顺利到家,以赶尸称之。让路人回避并因惧怕而不打扰背尸的人。到了解放初期西湘剿匪之时,土匪利用赶尸来吓唬老百性,借以达到他们偷运武器和毒品的目地。

但不管怎样,在湘西确有赶尸的神秘传说,而且以前真的有这种执业者,叫“吆死人”,

或叫“赶尸匠”。学这行业的,必须具备有两个条件:一胆子大,二是身体好。而且,必须拜师。赶尸匠从不乱收徒弟。学徒由家长先立字据,接着赶尸匠必须面试。一般来讲,要看满16岁,身高1.7米以上,同时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条件,相貌要长得丑一点。

赶尸匠的家里,跟一般农民一样,照样“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只有接到赶尸业务时,他们才将自己装束一番,前去赶尸。他们虽赶尸,却忌讳赶尸这个名词。因而,内行人请他们赶尸,都说:“师傅,请你去走脚”或“走一回脚”。 赶尸匠的穿着也十分特别:他不管什么天气,都要穿着一双草鞋,身上穿一身青布长衫,腰间系一黑色腰带,头上戴一顶青布帽,腰包藏着一包符。

这种奇特的行业,只有在湘西才行得通。因为,只有湘西有“死尸客店”。只有湘西群众闻见赶尸匠的小阴锣,知道迥避。湘西村外有路,而其他省乡路一般都穿村而过,当地人是不会准许死尸入村的。再者湘西人闻见阴锣声,便会主动将家中的狗关起来,否则,狗一出来,便会将死尸咬烂。

当然这些都是道听途说的,茶余饭后的磨牙话。我也是到了湘西才知道这些似信非信的故事的。可在这古老的湘西古镇和大山深处的苗寨,什么事不能是真的?但在傍晚的麻将声中我还是愿意认为它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幓人。毕竟这不是什么浪漫的事。

2006.09.20. 多云转阴

其实,风凰城最具人气的要数文学巨匠:沈从文的故居和他的墓地。当然还有大艺术家黄永玉的艺术影响和他在这里的一切生活印迹了。

到风凰城必去的地方是沈从文故居。跨进沈家大门,便是纯木质的老三合院,院坝两边是厢房,正屋中间为堂屋(客厅),两侧为卧室,上面还有楼房。1902年12月,沈老就出生在这里。1917年离家当兵,走出凤凰,1922年去北京,两年后开始创作,后来终于成了享誉中外的文学大师。他始终保持着边民的淳朴、善良、耿直、倔强而又有义气的秉性,说自己到底还是个“乡巴佬”。这话一点不假,他的性格和创作都说明他确实是个地道的乡下人,一个真正的人民作家。

在沈老的一生中最浪漫的事,要数他和才女张兆和的故事了。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情书。张兆和把它们一一作了编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后来学校里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那个校长就是胡适。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的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了苏州的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著敲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允和出来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弄堂很窄,允和对站在太阳底下的沈从文说:你进来吧,有太阳。沈从文不进来,允和就告诉他三妹上图书馆去了,不在家,让他进来等。沈从文听完说了声“我走吧”回头就走了。沈从文回到了旅馆,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满脑子尽是张兆和的音容笑貌。 三妹回来后,允和把她骂了一顿:你假装用功,明明晓得他今天要来。兆和说:我就是用功,哪晓得他这个时候来啊。允和让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师请到家里来,兆和终于鼓起勇气回请了沈从文。心潮澎湃的沈从文回到青岛后,立即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 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带着这份喜悦,两姐妹便一同去了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允和拟好的电报是:山东青岛大学沈从文允。很简单。兆和的则是:沈从文乡下人喝杯甜酒吧。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白话文电报了,但邮局没有收,而收下了允和的。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不幸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都没有放过沈从文。一次又一次来势汹涌的打击,使忧郁过度的沈从文陷入了病态的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这些难忘的经历使他的心灵产生了对苦难的免疫力,使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1988年5月10日,饱经沧桑的沈从文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把无限的眷恋留给了白发苍苍的妻子,就如同留给了人间无限柔美的湘西。

为了了解沈老与张兆和的深深情感我特意去了沈从文先生的墓地。 沈从文墓地位于沱江畔的听涛山,从古城的东门城楼外的虹桥前沿江下行3华里路程,到得听涛山,从山道向右拾阶而上,不远处便能看见一块石碑,上写“沈从文墓地”5个遒劲大字。墓地很特别,无冢,只用一天然五色石作墓碑。整个墓地素净淡雅。碑的正面是先生手迹,上面刻着:“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背面是先生的姨妹张充和女士撰联并书:“不折不从,亦慧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碑文由著名雕塑家刘焕章教授镌刻。在墓地另一处树立的一块长方形青灰色石刻十分引人注目,上面刻着两行独特的行草“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块石刻是黄永玉先生与夫人张梅溪女士为悼念表叔沈从文先生,于丙子夏日敬立的。望着这块石刻,我踌躇良久,万千思绪在心头.......在墓地旁我遇到一位老人,他神态凝重的反复念着墓碑上的:“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识人。”让我很是感动,于是举起像机将他和那五色石的墓碑一起留在照片上......

同是风凰城名人的著名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现住在香港.在风凰城里有他的工作室和新旧宅院,很是特别。出东门城楼,就可见到黄永玉先生新建造的一栋颇有地方特色的青瓦翘檐木楼,据说黄先生回故乡时就住在这栋木楼中画画。

黄永玉先生是一位怪才;奇人。他在八十岁时曾自述:"余年过七十,称雄板犟,撒恶霸腰,双眼茫茫,早就歇手;喊号吹哨,顶书过河,气力既衰,自觉下台。残年已到,板烟酽茶不断,不咳嗽,不失眠数十年。嗜啖多加蒜辣之猪大肠、猪脚及带板筋之牛肉,洋藿、苦瓜、蕨菜、浏阳豆豉加猪油渣炒青辣子,豆腐干、霉豆豉、水豆豉无一不爱。爱喝酒朋友,爱摆龙门阵,爱本地戏,爱好音乐,好书。讨厌失礼放肆老少,尤其讨厌涎皮赖脸登门求画者,逢此辈必带其到险峻乱木山上乱爬,使其累成孙子,口吐白沫说不成话,直至狼狈逃窜,不见踪影。不喝酒,不听卡拉OK,不打麻将及各类纸牌。不喜欢向屋内及窗外扔垃圾吐痰。此屋亦不让人拍电影及旅游参观。"黄永玉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记者问他:"80岁在人生旅途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他回答说:"两个字,倒霉!我常常想,我怎么一眨眼就80岁了呢?感觉像自己的年龄被人给偷去了似的。有时候又觉得像是突然中了一个大奖--我竟然80岁了!我要是50岁多好啊!"黄先生有很多年轻的朋友,三教九流,都是一些妙人,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常常会大摆龙门阵。同时,他也是一个极有生活情趣的人,会像年轻人一样来打扮自己,每次都会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平常外出活动及作画,他常常会穿上那条蓝色牛仔裤,显得"朝气"十足。黄先生也会赶时尚。2004年,他看中了一款刚上市不久的宝马Z4跑车,叫人查阅了大量资料,心想事成,后来居然有了一辆,还亲自驾车跑了20多公里。一个没有受到过系统的美术教育,连中学都没有念完的人,却在绘画、木刻、雕塑、文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极高的建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而创造这个传奇的先生把这归功于他的勤奋。在黄先生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退休"二字,他说:"我不自觉地活到了80岁,没有变的是我的创作劲头。我不停地想工作,不工作也没有什么干的。放下工作,吃,不喜欢。游山玩水,没有意思。工作就是一种最好玩的事情。"在先生看来,工作就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虽然早超过了退休的年龄,既不受单位管辖,也没有人督促检查,他几乎每天都会拿起画笔工作。不过,黄先生有时有了好兴致,他也会放下手中的工作,邀请朋友们前来欢聚畅谈。孔子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那人到八十会进入怎样的境界呢?先生曰:"脸皮太厚,刀枪不入!"

对于风凰城,会因有了这样两位名人而骄傲自豪的,因为他们的确是与众不同。他们是大家;大师,是我们这样的凡人只能望其项背的人物。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