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 >> 旅行游记 >> 国外游记 >> 正文
  相关文章
我与富士山的一段美好回
富士山之旅:日本人把旅
东瀛游记:富士山上的火
瑞士 山水间感受小镇风
游记:瑞士山水多重天
阳朔---遇龙河的山与水
山与水的纠缠(阳朔---丽
在贺兰山与古冰川面对面
蜀道行------十三日云和
折多山与新都桥
富士山与靖国神社—个中国人眼里的日本  

时间:2024/6/16 23:59:20来源:不详

今后的发展前景,他们感到羡慕甚至感到一种压力。大部分日本人也觉得日本社会需要一定的变革,不能再象最近十几年这样停滞不前,但一般人又说不清该怎么变,似乎也没有什么比较一致的意见。-|6Ofd}$A D+j8M
有两件事我印象很深。一件是,在我研修结束就要回国时,下一批研修生的赴日手续因日方的原因还没办好。接收研修生的农户很着急,因为新的研修生不能及时来,我们走后空下来的公寓,他们还要照付房租。当时日方负责接收我们研修的社会团体负责人是某个在野党的国会议员,一农户就此大发牢骚:××党就是不会办事。并转身对我们说:就好象你们中国不能没有共产党一样,日本还是要靠自民党。后来也是从他们口中知道,自民党对农业政策的重视、对农协组织的重视,说到底,是对农村选票的重视。另一件是,2005年8月8日,小泉因邮政改革方案被否决而宣布解散众议院,我们在郊游回来的车上听到这一新闻,开车的日本朋友深深地叹了口气说:干脆换个政党做做也好,日本不象中国,中国一定要共产党这样有权威的政党才行,日本没关系,在九十年代就出现过其他党派执政,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Ax&}
s+Qg4p)P U)n~在历史上,明治维新和二战后的改革的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日本。而最近十多年来,日本政治家虽然也提出了种种改革设想,但不论是冠以响亮名称的“平成维新”也好,还是现在的所谓“小泉改革”也好,在老百姓看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具体成效乏善可陈。对于经济体制、经济结构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虽然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有些问题积重难返,普通国民已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和关注的热情,他们目前最关心还是年金等有关社会保障政策的调整,因为这最直接地影响每个人的切身利益。-L
? w0^_
n0G{

但不管怎样,日本社会需要变革、正孕育变革、也逐渐发生着一些变革。这几年,我的几位在农协工作的日本朋友,他们的名片,他们的通讯地址等,几乎一、两年就变一次,有的只是因为基层农协的合并而使单位名称发生变化,有的是内设机构的调整,有的则因人员的大调整而调动了工作,到别的地方去上班了。日本农协,这一对战后日本的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并有相当政治影响的机构,在新的时期也面临许多困难和矛盾,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bbs.ynet.comXv](O
ydU~&P
w!i

日本各项政策的调整和新政策的出台,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酝酿时间长、研究论证较充分,而且从政策公布到实际执行有一个很长的“缓冲期”,能够把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周到(当然这也要付出降低效率的代价)。比如,我第一次到日本时,问一个人,日本的学校每周休息几天,他回答说,因为自己家里没有孩子上学所以搞不大清楚,政府是在几年前就公布了学校也要实行周休两天的制度,但到底何时开始实施他记不清,反正要等好几年。后来有人跟我解释,因为这涉及到教学方案的调整,必须有几年的准备时间。又如,2005年日本通过了新法律,调整离婚后夫妻双方对于养老金领取权的分割办法,但要到2007年4月才施行。由于新的分割办法明显对女性有利,出现了不少原准备离婚的女性推迟离婚的现象,甚至有人推测2007年后日本将爆发离婚潮。政策的调整和新政策的出台还有一特点,就是一般不进行“试点”,一旦确定即在全国实施,包括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等都是如此,我分析这一是因为国家小,二是为体现公平,当然也需要财力保证。f_u4`K*j

4o Kc!G"}/?#rT三、从靖国神社谈日本的历史与未来
d@q6X0e,x,guBR&i青年论坛臭名昭著的靖国神社离我的学校只有三、四百米,建筑布局呈东西狭长分布,就在大街旁,我从地图上按比例尺计算,长约600米,大部分地方只有100多米宽,但西部有200多米宽,参拜的本殿和资料馆等主要建筑都在那里。最东边的正门是个大牌坊,南面还有侧门,也都是开放式的,站在大街上就能看到里面的一部分。在那附近呆了一年,发现一年中最热闹的是两个时候,一是春季樱花开的时候,靖国神社是日本人赏花的景点之一,靖国神社的“春季大祭”也在那时举行。再就是8·15战败日(日本人称为终战日),尤其是2005年的“8·15”,上演了一出20万人参拜的闹剧。一些反对参拜的游行群众还与为参拜造势的右翼团体发生了冲突。关于靖国神社、关于历史,日本人到底是怎么想的?j.Z(Tt3}2|

9Z9Q)pDT
B
q1、无法化解的死结
wn8t9J\如果一定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大多数日本人对历史的态度的话,我觉得只有一个词:暧昧。当然,也有很多例外,有的人表现出难得的清醒与良知,有的人则信口雌黄、颠倒黑白让人无法容忍。j_&A8MoC%_P
|T!V

作为农业研修生在果园劳动时,一位80多岁的老人常和我们在一起。认识没几天,他就告诉我们,战争期间,他在中国呆了11年,但战争结束后就再也没去过中国。那时,口语不好,很少主动和他说话,他的话也不多,总是三言两语地问现在中国各方面的情况,听了我们的回答后,就默默地想着什么。他说话最多、也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是和我分析为什么日本经济能在战后迅速崛起,他认为这首先得益于日本在战后从军国主义转向和平发展。他说,你们中国如果没有强大的军队就会被别人侵略,日本就没必要,日本没资源,没有人会来侵略日本,所以日本不应该把钱花在军队上。他还说,世上最糟糕的事就是打仗,千万别再打了。打起仗来,最苦的是老百姓,战火中的老百姓比军人更苦。凭心而论,他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是肤浅的,但他对侵略战争罪恶的认识却是深刻的。虽然他没有开口说道歉的话,但从他的谈话中,从他对中国研修生的关心照顾中,我们能感受到一个侵华老兵在战后的反思和醒悟。
1e}2lV,wT2005年7月,在长野县的三天的友好交流中,一位日本朋友向我讲述了他父亲五兄弟在二战中的遭遇,最幸运的算他父亲,战败后马上从中国回日本了,有两兄弟分别战死在马来西亚、中国,还有两兄弟在中国东北被苏联红军俘获,押往西伯利亚,多年杳无音讯,直到最小的叔叔从西伯利亚被释放回国时,才知道另一人已死在西伯利亚集中营。他至尽仍记得小叔叔回到家时,一家人抱头痛哭的情景。如今六十多岁的他,工作之外的时间都花在慈善事业和日中友好交流上。可第二天在他热情地带我与当地的几个正在打门球的老人见面时,一个老头第一句话就问,你们中国政府为什么一定要反对参拜靖国神社?还没等我反应,陪同的人马上转换了话题,事后还向我道歉,同时也向我说明,确实有这样的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无法理解中国的立场。bbs.ynet.com        t2E_,b`6Qg;S
我在日本的一个网站上申请了个人主页,主要是把关于中日农业及文化比较方面的一些感想等以日记的形式放在网上交流。在我的网页上留言的日本人很多,绝大多数都是鼓励的话,还有人留下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希望交朋友。但有两个例外,一次是由于我的一篇文章(比较日本的武士道与欧洲的骑士道)中提到近代日本发动的战争都是侵略战争,有一日本人不服气,在我的留言板上粘贴了大量的“史料”,辩称日本发动的战争不都是侵略战争,有的是从欧洲列强手中解放殖民地的“解放战争”,说我在侮辱日本。另一次是2005年4月国内爆发反日游行时,有日本人留言:支那人、朝鲜人、韩国人滚出日本!`3u EZ8p(j}i

o6H sd_-Q2c)XVbbs.ynet.com2、无法回避的现实
-E^a,}4Mt6vv对于历史,普通日本人到底抱什么态度?以我的观察和理解,大多数人知道并且承认日本有过那么一段侵略历史,但大多数人对那段历史又了解得很少(或者了解也不愿多讲),而且,不少人似乎不大愿意去深究那段历史,似乎希望就这样让它成为过去,不影响他们现在的生活,一句话:态度暧昧。尤其是在少数右翼分子的煽动下,对于中、韩等国家的正当要求,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大理解甚至不耐烦。例如,对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虽然今年以来反对的人超过了支持者,但反对小泉继续参拜,并不表示他们都认为参拜靖国神社是错的。不少人只是认为小泉作为首相应该通盘考虑、权衡取舍,犯不着为这件事激怒中、韩而影响日本的根本利益。很多反对小泉参拜的日本人,自己却在继续参拜。
'Wp$gd ] Rn在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期间,日本NHK直播了一场长达3个半小时的对话节目,主题是日本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如何走向未来。参加节目有社会名流,也有普通国民,还有中国、韩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在日人员。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日本人之间也有完全相反的观点。但在整个节目过程中,为侵略战争翻案、狡辩的言论总是引来最热烈的掌声,让人怒火中烧,心情沉重。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人的发言。最精彩而且连在场的持右翼观点的日本人也难以反驳的是日本前驻美国大使,他的话很简练,但高屋建瓴,逻辑严密,是我印象里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最清醒、最深刻的日本人之一。最“坦率”、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在场的一内阁大臣,除了为右翼教科书狡辩外,他还解答了几个年轻人的疑问,为什么教科书里有关于二战的内容,而他们印象里历史只讲到明治维新。这位曾担任过文部大臣的现任内阁成员做了解释,大意是说,因为“日教组”(即日本教育工会)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太深,如果让这样的老师讲述近代历史,会误导下一代,所以日本的教育行政机构早已形成了一个共识,不讲授这段战争历史。青年论坛+xv-]fk z-F
所以,日本学生想真正了解这段历史,只能靠自学。由许许多多类似的事例出发,我们就比较容易把握日本现在的社会环境,从而对一些现实问题的成因与走向做出科学判断。.^,z!l:a2\&s8G:[ ^I
韩国总统卢武铉在一次演讲中说,与日本这样的国家为邻,是韩国人的耻辱。面对一些日本右翼分子的言行,中国人同样满腔怒火、义愤填膺。但仅有愤怒是不够的,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过激反应,不仅不解决问题,甚至正中一些右翼反华分子的下怀。作为一个家庭,有可能像“孟母三迁”一样为自己选择好邻居,而作为一个国家,则别无选择,必须直面各种各样的“邻居”,不能回避现实,也不应激化矛盾。无论你如何痛恨它当年的侵略暴行和今日的翻案丑行,你都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邻居”,而且是一个重要的“邻居”。越是愤怒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和理智。越是危险的对手,越要研究它、学习它。对于罪犯,尚且要研究犯罪心理学,对这样一个国家,不做研究,仅凭义愤,能解决什么问题?不真正了解对手,只有豪言壮语,没有制敌的本事,不仅战胜不了对手,相反,只会让对手耻笑。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时候,近80年前初版的《日本论》又成了畅销书,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对日本研究的不足。我认为其中的一段话,在今天似乎仍有现实意义:“‘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在某大学的BBS上,就有学生问我,学什么不好,要学日语?去哪里留学不好,要去日本?{|3S9E x&|M

eA0_j}#z青年论坛3、无法预知的未来

rq1N:Y!n1m"QN这个小标题似乎有点悲观色彩。对于今后的中日关系会出现什么样的困难和波折,确实无法预知。但我对中日关系的最终走向是乐观的,这种乐观首先来自于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乐观,其次来自日本国内的不容忽视的和平力量。倒是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在谈及日本的未来时,常常流露出悲观和宿命的看法,认为未来无法预知。
jF.I]Z([V @Xbbs.ynet.com对于日本政治出现的保守化倾向和少数右翼分子的嚣张,普通的日本国民缺乏应有的警惕。虽然不赞成右翼分子的主张,但认为应保障他们的言论自由。对于政坛的向右转,不少人还认为是应该的,认为战争已经结束60年了,日本不应再背负战败国的包袱,而应当成为所谓的“正常国家”。不少大众传媒也有逐渐右倾化的趋势。
@1b@;[-AC在与一些普通日本人的交谈中,既可看到他们对一些问题在认识上的简单幼稚甚至错误荒谬,也可看到他们对和平的渴望。即便是一些在历史问题上认识模糊的人,在和我争辩的同时,也很认真地对我们说,绝对不能再打仗了。有一位朋友,很认真地问我,你在日本呆了这么久,你说日本还有可能打仗吗?他不等我回答就接下去继续讲他的观点。在他看来,只要是了解当今日本实情的人,就肯定认为日本再也没有发动侵略战争的可能。对他们的这些看法,我当然不能赞同,但不能否认的是,大多数日本国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心态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时常很自然地流露于言谈之中。
hPYg~0} qbbs.ynet.com我们将面对一个怎样的日本?我个人认为,首先,是一个历史认识态度暧昧的日本。不要幻想它能象德国一样真诚认罪。战后对两个国家的改造政策完全不同。历史走到了今天,再做过多的假设已经毫无意义。在有关历史认识等原则问题上,我们应该丢掉幻想,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其次,是一个逐渐走向“正常国家”的日本。二战已经结束60年,日本等国家从“战败国”走向“正常国家”的进程,人们可以延缓它,但无法阻止它。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对此,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及应对措施。第三,这是一个和平力量与右翼势力并存的日本。日本今后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者之间的较量,当然也取决于国际社会对它的影响。
0InM,G&ia如何面对这样一个日本?首先,在原则问题上不能退让,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其次,在应对一些现实问题时应灵活而讲究策略,讲求实效。要站在历史的高度看问题,谋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要从世界范围内激烈竞争的角度看问题,要有更加宽广的视野,要认识到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只一个日本,不能以小失大,更不能用对方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以至影响发展步伐。第三,重视民间交往,培养互信的基础。既要看到右翼势力的抬头,也要看到和平力量的强大。第四,加强对中国青少年一代的教育,要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且知道如何最有效地为祖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N[e'AI#[
面对日本这样一个国家,我们确实无法准确预言它的未来;但面对充满变数的未来,我们中国人必须有所思考、有所准备、有所作为。7T0avQF R;~9L
3}tVn        d`
                                                                                  坛D:[lyT9V9c;V
后记:为什么写这篇文章?|.].S] mNO+gn$c

&R4m+^iH4|Y利用回国前的最后几天时间写的这篇文章,在回国后给几位朋友看了一下。有的评价过高,让我受之有愧;有的直言不讳,指出文章有美化日本之嫌。我觉得有必要把写作动机做一个简要说明。
        KT3U2`#]zP首先是因为我觉得国内不少人对日本的现状不够了解。由于日本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历史,再加上在领土问题(包括东海石油问题)上采取强硬措施,中国政府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得到了全中国人民的支持。国内媒体有关日本的报道自然也是以此为重点,这是理所当然的。但这种现象长期持续,也造成国内群众对日本其他方面的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其次,我所看到的有关日本的个别文章内容不够客观,尤其是分析不够深入。比如关于今年日本国内反对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比例高于支持者,有的报道就是以此为标题,然后简单地介绍有关数据,却没有做深入分析。这就有可能使国内读者产生误解,在此问题上盲目乐观,缺乏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c:d~(i/t%U
由于上述原因,有的中国人对日本的认识存在偏差。首先,对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整个社会右倾化的成因及今后还将更加严重的发展趋势,缺乏了解。既不了解日本“向右转”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国际环境及国内因素,也不了解现状的严重性、斗争的长期性。少数人甚至因此不理解中国政府的对日外交政策,认为是中国的对日政策不够强硬造成日本右翼势力的嚣张,幻想通过情绪发泄式的强硬行为迫使日本右翼势力低头。其次,对于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缺乏了解。大多数人虽然知道日本经济发达,但哪些方面值得借鉴、哪些方面不能照搬,却不大了解,或是不屑去了解。第三,对当今普通的日本人缺乏了解。对日本人的理解仍局限于好战、残暴的一面,不了解和平时期普通日本人的心理特征。当然,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由于日本右翼势力的顽固不化造成的,但我们应当了解大多数日本人的真实心态。第四,就日本而论日本,没有看到日本的现状成因及未来走向是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的,中日关系的调整和发展也是与国际环境密切相关的。中日双边关系只是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中的一环,必须放在这个大格局中审视和谋划。bbs.ynet.comjj/s)a[`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我写了此文。限于篇幅,对于大家比较了解的问题,我写得很少,一些常见的原则性的话,也重复得很少,主要是真实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想引发大家对一些问题的再思考,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党和政府对日方针的正确,少数人的不理智言行虽然出于爱国热情,但却达不到好的效果。
    在未来的竞争中,中国不能再输给日本,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要达此目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设一个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强大的中国,并且让中华文化成为世界的强势文化,在构建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强大的积极的影响力。这样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是每一个对手都不得不叹服的胜利。
yu9qzm-u青年论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炎黄子孙,应当有与之相应的胸怀和气度、眼光和视野、智慧和韧性。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民族。
                                                           

 2005年9月25日于武夷山下

上一页  [1] [2] 

Copyriht 2007 - 2009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