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游新闻 >> 国内旅游资讯 >> 正文
  美图欣赏

中国馆始试行电子预约券 园区出入

TripIt联手Orbitz for Business推

北京四大地标景点首度联动 旅游一

世博园区内“移民植物”不怕“烤
  相关文章
经济型酒店成金融危机中的宠儿
百炼成金 龙虎山成功“申遗”  

时间:2010-8-6 11:46:14 来源:乐途游民部落

2010年8月2日,江西龙虎山·龟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成为了我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此次龙虎山成功申遗,背后蕴藏着无数人的努力。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丹霞申遗办的全力指挥下,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遗产班的精心指导和鹰潭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龙虎山进去党委、管委会通过了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全体干部群众团结一心,终于实现了龙虎山“申遗”的梦想。

申遗肩负时代重托

龙虎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以生动的文字描写这里的景色:“千峰竟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罗倒挂”;“远看磨断乱云痕,近看平吞明月魂”。

同时,这里还是国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龙虎山素有“千古名岳,中国道都”之美誉。自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于东汉末年在这里肇基炼丹创立道教以来,天师世家在龙虎山传承了六十三代,历史一千九百多年。

碧水丹山的丹霞景色、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和神秘莫测的悬棺文化构成了龙虎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整个景区占地面积220平方公里,被列为世界地址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道教发祥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A级国家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保护这些这珍贵的资源,让世界各地游客和子孙后代都能看到龙虎山的美景,感受到龙虎山的文化。2007年5月,龙虎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全力打造全新龙虎山

在历时三年多审议工作中,龙虎山严格按照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开展了以资源价值研究、申报技术资料撰写、保护管理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一些列工作,充分显示出了龙虎山的申遗决心:

一、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为了打造龙虎山的全新面貌,景区投资近1.5亿元建设了高标准、高规格的国内一流的游客中心,包括遗产展示中心、道教文化博物馆及游客服务中心,总面积达到8000平方米,能同时容纳6000名游客,开辟了长达10公里的新游线。

高标准新建了大气、水文、地质、森林防火等监测(站)点。新建的数字监控中心网络视频监视系统对景区进行实时监控,监控体系进行5个类型监测,共布前端监控点50个。

扩建了休闲广场、停车场、休息亭等,增加了环保垃圾桶、标识标牌、景点讲解牌等。同时,购买了环保小火车,增加了景区的运载力,提高了环保承载力,增强了服务能力。

二、打造一流的生态环境

龙虎山泸溪河的水质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二类,可以直接饮用,这在我国是不多见的,对于水流的保护情况可以直接显示出对于环境的保护情况,但龙虎山对于生态环境的打造从未松懈。

龙虎山景区投资1200万元对景区进行了植树绿化和生态恢复工程,采取高标准设计,打造森林景观。对集镇区、龚资、圩桂、上泉线等生态恢复、立体绿化,之后游客感受到的不仅是香化、美化、绿化了的景区,还更能感受到景区丰富的旅游内涵。

现在龙虎山景区已形成了以“黛瓦、坡顶、褐栏、灰墙”为主体的民居建筑风格,实现了“拆障、显山、露水、见秀”,景区建筑物与自然风貌完美融合,一个品位高、资源优、管理强的一流生态景区已经呈现在了游客面前。

三、景区民众积极支持

龙虎山申遗的消息一出,景区民众纷纷投入到了景区改造建设中。在房屋改造的过程中,许多在外村民通过网络、电话、亲友转述等形式与包村干部取得联系要求对自家房屋进行改造;甚至有些民众主动找上管委会领导表达迫切改造的心情。民众积极配合景区关于禁渔、禁猎、禁伐的相关规定。

在景区民众的积极支持下,龙虎山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同时还夯实了化境保护的群众基础,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

四、加大技术支持

为加强对申遗工作的指导,与国际保护管理水平接轨,龙虎山景区先后邀请了4批IUCN专家进行实地考察,指导龙虎山申遗工作。这些专家对龙虎山的自然资源价值和保护管理水平给予很高的评价,对于申遗举措提供了很多合理化建议和悉心指导。强大的技术支持为龙虎山此次申遗提供了帮助。

五、积极引进人才

在申遗过程中,龙虎山景区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意软件提升匹配到位。景区管委会面向社会共招聘了多名大学生,充实到景区各个部门,实行更新换代。新鲜血液的注入使龙虎山景区的肌理更疏通,骨骼更强健。

六、积极应对各种灾害

今年6月份,龙虎山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的严重威胁。龙虎山景区联手社会各界人士全力转移受威胁群众,加强堤坝圩垸巡查抢险,并且重点加强灾区文物保护工作,将暴雨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创

[1] [2] 下一页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酒店预订 | 特价机票 | 旅游论坛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