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游新闻 >> 国内旅游资讯 >> 正文 | ||||||||||||||
|
||||||||||||||
|
||||||||||||||
时间:2010-9-21 11:21:29 来源:乐途游民部落 在丽江古城保护者眼中,古城是包含民居、水系、道路、桥梁及周边环境等众多因素的整体。从2003年起,当地政府斥资3亿多元,实施古城区环境整治工程,在以四方街为核心的2.4平方公里范围内进行排污管网建设,修复和改造五花石路面,建设免费星级厕所,实施电视线、电力线入地工程等。在束河古镇,还采取了一系列留住田园风光的措施。 尝试减低对旅游业的依赖 活态文化保护仍是个难题 在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前的1995年,丽江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为84.5万人次和3.26亿元,到2009年,这两个数字增加到758.1万人次和88.66亿元,分别增长了8.97倍和27.2倍。据云南省科协、省文化厅所做的相关课题研究显示,丽江古城品牌对丽江社会、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3%。 四方街居民习建宁对此感受颇深。“1992年,我开始经营客栈的时候,每个床位每晚只能卖到2块5毛钱,一年下来也就几百块钱收入。现在,一个标间均价都在八九十块,一年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 旅游业的兴盛带来了如织的游人和林立的店铺,也引来外界对于丽江古城“过度开发”、“太过商业化”的强烈质疑。 说起古城商业气息过浓的问题,丽江人很矛盾。“人来得多了,物价高了,水不如以前清了,玉龙雪山的雪也化得多了。”李石生老人说,“但我们群众担心旅游往下滑。过去丽江穷,靠着旅游业,大家的生活才好起来。其实,丽江本来就是茶马古道上的商贸重镇,是一个由商而起、因商而兴、经商而盛的城市,现在的商业还没有达到历史上鼎盛时的规模。” 和仕勇也不回避质疑。他介绍说,为淡化古城内局部区域过浓的商业气息,丽江对古城商业经营行为实行了准入制度,明确规定在古城核心范围内不再批办新的商业店铺,对现有的数量和规模逐步压缩,取缔了古城内经营的音像、珠宝玉器、歌舞厅、网吧、现代服装等与古城风貌不一致的项目,加强了对民族特色店铺的保护力度。 自2001年起,丽江对游客开征古城维护费,目前已累计征收8亿多元,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了古城的保护管理中。从申遗至今,丽江投入到古城环境整治及一系列保护性建设工程项目上的资金已达14亿多元。近年来,丽江又提出“像抓旅游那样抓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清洁能源,以期逐步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业的过度依赖。 “对世界遗产,首要任务肯定是保护。”和仕勇说,“但城市类型的文化遗产属于活态文化,既不能保护得太死,也不能太松,需要在保护与利用间寻求平衡。丽江古城从来不做商业广告,我也劝大家不要来丽江,游客少来一次,对遗产地就是一种保护。但游客要来,我又不能拒绝。这是个矛盾。”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