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游新闻 >> 国内旅游资讯 >> 正文 | ||||||||||||||
|
||||||||||||||
|
||||||||||||||
时间:2010-10-2 11:44:36 来源:乐途游民部落 保留老香港的生活图景 培养本地居民的归属感 法庭变成课堂,警署变身酒店,医院化身园林……香港的历史建筑保护和活化再利用,不断带给人惊奇。 占地面积超过7500平方米、运行超过44年的北九龙裁判法院于2005年关闭,多部电影和电视剧庭审场面在此取景,如今已被改建为美国艺术、设计及数码媒体学府萨瓦纳艺术设计学院香港分校校址。 作为首批“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首个竣工项目,翻新和改建后的北九龙裁判法院保留了传统外观,10个法庭中的大部分改建为课堂、图书馆、设计室,部分羁押室及法庭则保存原貌。其中,第一法庭被作为演讲厅使用。演讲人和听众将分坐法官席及公众席上,虽然现场不再有犯罪嫌疑人,但充满特色的被告席(俗称“犯人栏”)及被告进出的大门均被保留,法庭入口的“禁止标志”也将继续竖立。 萨瓦纳艺术设计学院香港分校已于9月开学,招收300人,开设14个本科及研究生课程。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表示,这将推动香港成为区域的艺术设计教育枢纽,并提高香港在数码媒体和创意产业方面的竞争力。 地处大屿山岛西段的旧大澳警署,将改建为拥有9个特色套房的文物酒店。原荔枝角医院旧址,拟改建为文化园林,以国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命名。位于香港闹市的中环街市大楼,1939年建成,2003年3月正式停止运作。按照规划,特区政府市区重建局计划将其改建为“城中绿洲”:新街市分上下4层,设有大型书店、饭店、公众休憩空间、数码信息站、文化艺术活动中心及约1000平方米的天台花园。 地处港岛上环、长不过五六十米、只有12幢“唐楼”(唐楼是华南和香港一带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建筑样式)的永利街,回到人们的记忆中,几乎是一夜间的事。年初,曾在永利街取景的港产电影《岁月神偷》,一举拿下柏林新世纪竞赛大奖最佳电影水晶熊奖,唤起了市民对于老香港生活图景的追忆。政府随后宣布将永利街划定为保护区域,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和市民前来探访。 香港融汇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在这里,人们甚至可以找到不少殖民地时代的建筑瑰宝,有的已跨越150多个年头。 在皇后大道中摆卖书报的汤老先生,在车流如梭的中环街头谋生超过50年。老先生坚持每周去莲香楼喝早茶,看看都市新闻。在他眼里,看似冰冷的建筑物外墙,保留了岁月流转过的痕迹,“现在的青年,浑身都是经济细胞,满脑子都想着赚钱。我常常把老建筑的故事讲给儿女听,但他们总是一脸茫然,在这方面,我们已经缺少共鸣。” 曾参与历史建筑规划工作的市民萧伟明认为,历史建筑最引人入胜之处,正是其背后所诉说的活生生的故事。一个进步的城市,必定重视自己的文化与历史,并有自己与别不同的城市生活体验。从事文化保育工作的香港市民吴文正说,在优质城市生活中,文化生活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对历史建筑的活化,是对本地居民归属感的培养。正因为对于传统建筑和文化的热爱,他的妻子也于2009年辞掉工作,与吴先生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保育本地传统文化的事业中来。 “国人之所以欣赏欧洲城市之美,是因为他们明白什么不该做,而我们却一直追求建筑更高、更大、更多,以刺激短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业率又或是单纯为了面子。其实,即便我们的建筑采用一切先进绿色措施,制造出来的到底是‘可持续发展’?还是泡沫经济?这个值得深思。”香港资深建筑师冯先生忧心忡忡。 活化和保育政策入课堂 本土文化传承要靠下一代 除了响应市民呼声,香港政府还强调以突破传统思维的方式推广文物保育。林郑月娥说,香港要以创新思维推行文物保育和活化政策,为历史建筑物注入新生命。 活化和保育政策即将走入课堂。政府规划推出文物保育政策教材,将于本学年向全港中学免费派发。为了让历史建筑更贴近市民,政府今年4月起举办不同类型的历史建筑导赏团,列为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题。4月至11月,政府与非牟利机构“文化葫芦”推出“家家游乐”系列导赏团,市民可免费游览中上环及尖沙咀的历史建筑,包括中区警署建筑群、文武庙、荷李活道前已婚警察宿舍等。参与导赏团活动费用全免,推出以来深受欢迎,不少低收入家庭也报名参加。为了让残疾人士能享受亲近历史建筑的乐趣,政府还将于11月至明年2月推出无障碍历史建筑导赏团。 “持续发展经济一直是香港赖以成功的因素,我们需要继续为发展铺路……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为子子孙孙保育我们珍贵和独特的文物遗产,使我们的下一代能为我们留给他们的一切感到自豪。”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认为。在他连任行政长官后发表的第一个施政报告中,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