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游新闻 >> 旅闻 >> 正文
  美图欣赏

清明节短线游受追捧 将迎短线游高

大使馆 向世界推中国茶文化旅游城

川航 2010夏秋航班计划增加28条航

借武广高铁 粤湘鄂联手打造旅游通
  相关文章
太原43家非法旅行社曝光 游客出游须谨
广东:首推大爱之旅 游客以旅游援建汶川
46名游客陷低价游陷阱滞留版纳6小时
邵琪伟:中国出境游客持续增长为经济复
泗水桃花节专用公交免费接送游客看桃花
湖北:台湾游迅猛发展 赴台游客量同比
广西:阳朔10万游客西街闹元宵 万碗汤
英国09年入境游客增长3%
中国游客“拯救”美国际旅游业
大陆游客冬奥 持Visa卡消费仅次美国
游客谨慎户外探险 事故频发市场混乱  

时间:2010-4-3 12:32:46 来源:kllv

    上个周末,市民张先生带着儿子参加网上一家户外俱乐部组织的登山活动,途中因组织者临时改变上山路径造成儿子左腿骨折,张先生要求组织者给予赔偿,双方争执不下。

  昨天在多个户外探险俱乐部论坛上发现,只要发个帖子,立马有人跟帖相约一起穿越炉西峡、徒步徽杭古道,甚至挑战“世界屋脊”……许多人凭兴趣欣然加入,殊不知,踏上的却是毫无保障的险途。

  “我没去过珠峰,但我敢带他们去”

  “本活动实行AA制而非盈利性,参与者在途中如遇意外,团队组织者和其他成员不负任何责任……”注意到,几乎所有户外俱乐部开展活动的帖子后面,都跟着一条免责声明,这条看似理所应当的免责声明背后,蕴含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绝大多数户外探险活动组织者不具备领队资质,有了"免责声明",他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带着一群人在山野里横冲直撞。”一位专业户外探险人士指出,像登山、露营、穿越、攀岩、蹦极、漂流、高山速降、飞行滑索等户外探险运动,一般需要专业背景和救护知识,组织者若欠缺经验,将导致探险运动的危险性大大增强。

  探寻者俱乐部的陈建国告诉:“我曾亲耳听到某户外俱乐部领队对我说,"我没去过珠峰,但我敢带他们去",这不是拿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开玩笑吗?”

  由于参与者特别是组织者经验不足而酿成悲剧的例子屡见不鲜:去年7月11日,重庆市主城区34名驴友横穿万州区一峡谷时遭遇山洪,14人遇难;8月,18名上海驴友自发组成探险队徒步穿越炉西峡时遭遇山洪,3名驴友遇难。

  市场混乱,安全监管遭遇“真空”

  市场混乱是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拿我市来说,目前注册备案的户外探险俱乐部不到5家,但实际上,包括网上和各种实体培训机构在内,每年有成百上千打着户外探险名义组织活动的团体。

  户外探险到底是旅游活动,还是体育运动?了解到,正因为各界对此尚无定论,导致户外探险运动没有主管部门,因此缺乏相应准入门槛。

  南京市户外运动协会秘书长聂磊对户外探险运动的安全隐患深表担忧,他告诉:“我市只有少数几家俱乐部在工商部门注册,目前也没有明确条例规定户外俱乐部必须注册备案。那些成百上千的户外探险俱乐部都空有名头,一旦遇到麻烦,参加者只能自认倒霉。”

  了解到,在国外,有的户外探险俱乐部归当地旅游部门主管,比如新西兰。而南京市旅游局质监所所长李长春告诉,“旅游部门只管那些注册的旅行社,对网站自发的户外俱乐部根本无从管起。”

  服务和监管应齐头并进

  面对安全监管真空的尴尬状态,许多资深驴友建议,首先要确立主管部门,然后让“服务引导”和“监督管理”两条腿走路。

  陈建国认为,“对户外探险俱乐部应该设一定的准入门槛,并建立风险资金保障体系。同时,要加强对"驴友"的风险教育。”据他介绍,在户外探险运动高度发达的国外,许多景区就是专为徒步者开发的,大部分景区都为游客提供了充足信息,包括路况、风险级别和求助方式等。

  “风险预警、紧急救援、责任认定和保险保障机制的欠缺,是酿成种种惨剧的内在原因。”上海旅游法制研究室主任王玉松表示,如果相关部门能打造权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这方面个人意外险的普及,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户外探险的风险。

  但据了解,目前国内几大保险公司都没有为户外探险运动设险,一些有经验的户外运动者都在购买国外保险公司的服务项目,而绝大多数户外运动者出发前没有购买保险。

  “今年在北京召开的户外运动协会年会上,各省市户外运动协会都提出了监管真空的问题,国家体育总局目前正考虑制定相关条例,但光靠体育部门监管显然不够,必须多管齐下,户外探险运动市场才能有所规范。”聂磊最后说。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酒店预订 | 特价机票 | 旅游论坛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