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西
  相关文章
  • 从张掖到酒泉
  • 驱车去敦煌之5——观雅丹初识罗布泊
  • 驱车去敦煌—路线
  • 走进敦煌
  • 如愿于敦煌(三)
  • 如愿于敦煌(一)
  • 如愿于敦煌(前记)
  • 甘南行---郎木寺篇
  • 想去嘉峪关吗?:)
  • 西行攻略
  • 非密的第一篇独旅游记--  
    蛋的塔居然个头最大。

    (二)

    莫高窟的外形在六十年代被蹩脚地保护过,和大同的云岗石窟相比,它难以让我不停地按下快门。
    中国的文物保护方法很可笑:用现代的建筑材料仿古,而且要求仿的尽可能惟妙惟肖。结果是一眼看过去,分不清什么是古建什么是后天修缮的部分。我觉得西方的古建保护手法比较合理:就用素混凝土修缮,什么地方需要就补什么地方;一眼看过去,混凝土是今天的混凝土,古建是古建。
    看样子只好把相机收起来,看看洞窟里面能否让我激动起来?他们说,莫高是吞吐着中国一段荣耀和耻辱的莫高;莫高的壁画与雕塑会象当年乐樽和尚看见的金光闪闪的佛光一样奇瑰。

    果然,当我跟着导游走入第一个洞窟时,在彻底沉默的外表下,我的心跳加速了。
    我不用写莫高的壁画,莫高的历史,以及莫高的历史性延续。虽然余秋雨是个很夸张的文人,并且越来越堕落,但是《文化苦旅》中这个家伙所写有关敦煌的文章,确实不错。是莫高真正具备的重量,才使得他这一次的夸张不怎么显得酸腐。

    看完莫高窟后,我偷偷溜进去,想要更近地拍一点莫高的外形,结果马上被一声断喝轰赶出来。如今莫高已被严格管理,凡进入莫高,一律不许拍照。
    又是一声断喝,是轰赶一个妄图拍照的美国鬼佬。
    我哈哈大笑。鬼佬冲我耸耸肩膀做个鬼脸。
    看来,王道士的行径不可能再现莫高了,好!

    (三)

    莫高窟一千多年始终不断地丰满着自己的内存。
    从乐樽和尚看见三危山上金光闪闪的佛光,立誓凿出的第一个石窟后,跨过北魏、隋、唐、宋、元、明、清、民国这么漫长的时空。虽然我对于雕塑没有什么高明的鉴赏力,却可以清晰地把盛唐时候的雕塑从其他朝代中分辨出来。
    盛唐时期,中国是浪漫的,大气的,从容的。
    莫高窟里面有不少凡人的雕像,他们是一些捐建莫高的人。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的雕像很小,微不足道;到了腐朽的明清时期,他们居然厚着脸皮和佛祖比肩。这个现象余秋雨看到了,我也看到了。
    在大同华严寺,古建的形式雄浑大度,气宇轩昂。仅从屋脊就可以看出端倪:唐代的屋脊是平直的线条,直截了当,干净利索。到了明清时期,屋脊变成夸张的曲线,华丽是华丽了,却总是大气不足。明清的匠人把唐宋直截了当的大气变成了繁复柔腻的精致,就好像一个女人,越是不自信自己的脸蛋,越是要浓妆的;越是不自信自己的气质,越是要满身的珠光宝气一样。
    敦煌的雕塑也有这样的感觉:
    清代的雕塑,除了造像的主题,服饰也塑造的非常繁复;恨不能把所有的造型细节都一一交待出来,反而让人丢失了观赏的主题。反观唐代雄浑大气的雕塑,线条间接明快,毫不琐碎,绝对从容自信。于是,清代的雕塑被盛唐时期的雕塑比压得委委缩缩,低声下气。
    古代中国总是自称“大唐”、“大宋”、“大明”、“大清”;可是从感觉上真正可以理直气壮地如此称谓的,就只有“大唐”了。“大唐”是中国古代最自信、最大度、最开放、最从容不迫的时代了。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5页、共14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