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游新闻 >> 国内旅游资讯 >> 正文 | ||||||||||||||
|
||||||||||||||
|
||||||||||||||
时间:2010-10-12 11:32:17 来源:乐途游民部落 农历七月到九月,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正是瓜果飘香、新粮入仓、新油入缸的丰收季节。这个时节去青海民和县的人们,在三川地区你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每个村寨的打麦场和小广场上人头攒动,彩旗飘飘,身着节日盛装的土族人口中高呼“大好”,具有喜庆色彩的锣鼓声响彻云霄…… 这就是在民间被称为“七月会”的土族“纳顿”节。每年从农历七月十二至九月十五间这63天,每一天都是土族人的节日,所以纳顿节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 “庄稼人会” 民和县文化旅游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纳顿”原本为土语译音,意思是“娱乐玩耍”,这个意义和蒙古族的“那达慕”的含义一样。作为当地一个传统节日的名称,期中又包含着“庙会”、“狂欢”的意思。因为节日的时间正值丰收的时候,当地人习惯上称之为“庄稼人会”、“庆丰收会”等。据当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青海省民和县三川地区土族独有的民俗活动。 在丰收的秋季,土族人将麦场上的小麦收入粮仓,新麦磨成新面,酿成“酩醪”家酒,便开始以庙会的形式来欢庆丰收,感谢神恩,以期待来年五谷丰登。据当地研究者介绍,土族纳顿节欢庆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锣鼓、傩戏、祭祀占卜、巫师跳巫舞、访亲探友、上坟祭祖等。 纳顿节以其多元化的文化形态和由此呈现出的浓郁的区域文化特性,从而成为众多民俗节日中一个奇特的亮点,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006年土族纳顿进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走出西北,成了海内外民俗学家和游客所关注的一个文化重心。 神奇传说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官亭地区是土族聚居地之一。从有史记载的“吐谷浑”时期就是土族祖先繁衍生息的地方。当地山水相间,三条宽阔的溪流由北而南奔腾而去,按照古人“水之出于他水沟流于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的地名命名方式,这三条宽阔的溪流因此又被称为“三川”,分别称为“上川”、“中川”、“下川”。几百年来,土族纳顿节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纳顿节的来历,因为没有历史资料记载,所以一直以来显得有些神秘。但当地广为流传的关于纳顿发源的神奇传说或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纳顿节起源的冰山一角。 三川地区的传说中这样描述:很久以前有一位手艺不凡的土族木匠,皇帝慕名召他去建筑皇宫。三年后,宫殿建成,其雄壮美观前所未有。但贪婪的皇帝为了独享世间一切奢华,竟然下令杀死木匠。土族木匠连夜逃抵家乡,组织早已不胜皇家凌虐的乡亲们造反起义,皇帝闻讯后派出军队前来镇压。机智的木匠灵机一动,当即让乡亲们敲锣打鼓,扛着制好的战旗,挥舞着已涂上染料的刀兵,高呼“年夜好!”向村庄的寺院走去。皇帝的军队百思不解,村民则告诉他们:“我们正在庆祝今年的收成,跳纳顿答谢上天的恩赐,于是军队便撤回去了。”此后为了纪念这位机智的木匠。一年一度的纳顿就流传了下来,后来逐渐形成了土族人庆祝丰收的节日。 而在学术界比较认同的一种说法是,在元末明初之时,由于农耕文明的发展,土族人逐渐摆脱了祖先游牧为生的生活,开始逐步定居下来,和当地的原住民融合,慢慢步入农耕文明。土族人为了处理农耕生产中一些邻里之间的矛盾,团结乡邻关系,庆祝农业丰收,便将祭祀神社的庙会逐步发展为土族农民自娱自乐,庆祝丰收,向上天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的“纳顿”节。专家认为,青海民和三川地区纳顿节傩舞戏的内容、形式、服饰等表现出来的特点和元代中期到明代早期的傩舞、地方戏有相似之处,因而推断土族纳顿节起源于元代中期,完善于明代早期。 源自傩舞 据民和县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土族纳顿节活动的最主要特点就是乡傩舞。可以说,无论是从纳顿节的起源还是到现在纳顿节的具体组织形式,都是围绕着乡傩舞进行的。 据《民和县志》等相关史料记载:傩舞源于上古时代先民对图腾的崇拜。在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傩祭的记载。周代称傩舞为“国傩”、“大傩”,乡间也叫“乡人傩”。因为在《论语·乡党》中有孔夫子见傩舞而“朝服而阼立于阶”的记载,乡间又多把节日中的各种民间舞蹈表演,也泛称为“乡人傩”。 傩舞傩祭习俗,自秦汉至唐宋一直沿袭至今,但在发展过程中原始的祭祀风味已渐渐淡去,至明、清两代,乡间傩舞已发展成为娱乐性的风俗活动。土族傩舞也正是秉承了传统傩戏的乡土特色与原生态文化元素,历经千百年后,一路款款走来。 近年来有研究者认为,土族纳顿傩舞则是从古代军事部族时代的军傩舞演变而来,在和乡间祭祀鬼神的乡傩舞结合后,逐渐变成了庆祝丰收、祈求平安的民间娱乐活动。研究者认为:土族人的祖先来自于北方,和蒙古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根植于土族文化的纳顿傩舞在保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