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 ||
您现在的位置: 快乐旅行网 >> 旅游新闻 >> 旅闻 >> 正文 | ||||||||||||||
|
||||||||||||||
|
||||||||||||||
时间:2010-9-7 10:44:5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此次空难对中国的支线航空政策不会有影响,发展支线航空仍是大势所趋 伊春空难,让“支线航空”这个概念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一个疑问随之而来——空难是否和支线航空的“条件简陋”有关?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就此采访多位业内专家,他们均表示,空难成因很复杂,目前尚不能将其归咎于支线航空的安全问题。 “支线航空的问题,绝对不是支线航空不安全,反而是其硬件太好了” 中国民航学院教授李晓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这使得机场的运营成本偏高,但客运量稀少,所以绝大多数支线机场和支线航空公司都入不敷出,无法实现盈利,也就无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壮大。” 航空企业如果没有盈利,将毫无疑问影响其运营和管理,从而为安全问题埋下隐患。 最好的时代 经常乘飞机出行的旅客也许会发现,机场建设费,有50元的,也有10元的。如果是10元的机场建设费,就意味着,这是支线航空了。 “支线航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中国民航学院的彭语冰教授说,“通俗地理解,支线航空一般指的是在二三线城市之间穿梭的航班,采用100座以下的中小型客机执飞。” 2008年,中国支线航空开始加速发展。这一年,中国民航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民航中小机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支线航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等,对支线航空实行机场和航空公司的“双补贴”。办法规定,支线机场和省内航段或距离小于600公里的支线都可以享受补贴,补贴标准向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新开辟航线以及尚处于市场培育期的航线倾斜;向欠发达地区和小机场倾斜,同时要求地方政府提供配套补贴。 也是在这一年,国务院批准通过《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规划中称,到2020年,国内将新建97个机场,机场总数达到244个,而其中新建机场主要是支线机场。 “双补贴”极大地激发了地方政府发展支线航空市场的动力。一个时常被提及的案例是漠河。 位于中国最北端的漠河,长期交通不便,坐火车到省会哈尔滨需要22个小时。2008年6月,漠河机场正式通航,到哈尔滨的时间缩短为1小时30分钟,这让许多希望一睹“神州北极”风采的游客如愿成行。 漠河机场通航2年,为当地带来了11.6万人次的旅游客源,仅在今年的6月21日“北极光节”当天,就接待游客120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 1032万元。据统计,2009年,漠河当地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3.5亿元,增速达20.1%,较通航前的2007年提高10个百分点。 “以前我们总认为,航空运输是下游产业,是高消费的产业。现在观念逐渐转变过来了”,李晓津说,“总的来说,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下的时候,民航会带动经济发展;人均GDP在3000美元以上的时候,是经济带动民航发展。补贴1块钱,能带来8块钱的收益。越是边远地区,能带来的就越多。” 他将支线航空的经济意义称之为“要致富,先修路”的“航空版”。 据国际机场协会研究,每100万名航空旅客每年可为周边区域创造1.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和2500个就业岗位。 而与耳熟能详的经济因素相比,鲜为人知的是民航机场布局背后的国家战略。 |
|
|
Copyriht 2007 - 2009 ©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