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北
  相关文章
  • 游后感
  • 北京山林夏日徒步之一 ——凤凰岭 石头岭
  • 黄昏颐和园及其他
  • 雾锁高楼
  • 北京4日游(天坛)
  • 北京定陵
  • 北京的古寺
  • 北京妙峰山一日游日记
  • 北京三里屯“豹豪”酒吧
  • 长城--司马台
  • 北京之旅  
    75、904、905路公交车可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北京市中心乘地铁在西直门下(距动物园不远),再搭乘一辆小巴就可到了。从颐和园返回市中心有很多小巴可搭乘,不过最好在上车前先谈好车费。另外也可骑自行车去那儿,大约1个半到两个小时就能到了。  漫游颐和园>>>东 宫 门>>>仁 寿 殿>>>德和园大戏院>>>乐寿堂>>>长廊>>>万寿山>>>排云殿>>>四 大 部 洲>>>佛香阁>>>石舫>>>南湖岛、十七孔桥>>>镇水铜牛>>>昆明湖西堤>>>玉带桥>>>谐趣园>>>苏州街

    ——漫游颐和园——

    东 宫 门颐和园正门,门为三明两暗的庑殿式建筑,中间正门供帝、后出入,称为“御路”,两边门洞供王公大苫出入,太监、兵卒从南门北两侧边门出入。匾额“颐和园”三字为光绪皇帝御题。云龙石刻有二龙戏珠浮雕;龙为皇家尊严的象征,又是谕旨和敕令的标志。


    仁 寿 殿是宫廷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原名勤政殿,光绪年间改为今名,意为施仁政者长寿。它是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听政的大殿,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变法维新运动的策划地之一。1898年光绪皇帝曾在此殿召见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准其专褶奏事,从而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但好景不长,由于封建保守势力的反对,“百日维新”终归失败

    德和园大戏院建于大型院落“德和园”内,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戏楼,它高21米,分上中下三层。下层天花板中心有天井与上层戏台串通,中层戏台设有绞车,可巧设机关布景,上天入地,变化无穷


    乐寿堂在颐和园东北面对昆明湖,是慈禧来此地避暑游玩居住之地,门厅称“水木自亲”。“乐寿堂”三字为光绪手书,金字黑底,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西内间为慈禧寝室。东内间为更衣之处,正厅设有宝座,御案,掌扇,屏风等。四只镀金九桃大铜炉和青花瓷大果盘均为慈禧生前原物。堂外两侧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为取“*太平”之意。庭中植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贵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


    长廊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画廊,是中国廊建筑中最大、最长、最负盛名的长廊。 长廊彩画题材十分广泛,有花鸟、树石、山水、人物等。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5年在位)曾派宫廷画师到杭州西湖写生,得西湖景546幅,这些湖景被悉数移绘到长廊273间画廊的梁枋上。本世纪60年代,中国政府不仅保留了西湖风景画,还增绘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彩画14000多幅,使长廊成为名副其实的画廊。


    万寿山万寿山为燕山余脉,高约60米,传曾有老人在山上凿得石瓮,因名瓮山,前临昆明湖,明弘治七年(1494)孝宗的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山前建园静寺,清初,曾作宫廷养马的草料场。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并将开拓昆明湖的土方按照原布局的需要堆放在山上,使东西两坡舒缓而对称,成为全园的主体。建筑群依山而筑,现存的是英法联军烧毁后慈禧重新建造的。从山脚的“云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第6页、共11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