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华夏名胜   世界景点   旅行游记   风土人情   旅游常识
首页 >>旅行游记 >>华西
  相关文章
  • 古格王朝的回忆(西藏之三)
  • 玛旁雍错 (西藏之五)
  • 走向高原
  • 川藏之旅——我的西行日记十一
  • 川藏之旅——我的西行日记十二
  • 川藏之旅——我的西行日记十三
  • 关于西藏旅游景点的一些提示
  • 来到拉萨
  • 走向蓝天之那曲
  • 西藏日记(1)
  • 在另一片天空下  
    遇上了长达半个月的停电,但我已看到桥头四五层楼高级宾馆正在建设中,一切阻碍不了这里变得更加现代化的脚步,而越接近城市,我们的队伍就愈松散,大家都有些归家的急迫。

    早上九点,我们一车人在加吉渡口等待渡船起锚。雅鲁藏布江在此处并不宽阔,遥遥可见对岸排成一溜的车队。这时有几个藏族的孩子围上来,伸手做出一个“要”的姿势。他们大的不过七八岁年纪,小的只有四五岁的样子,个个浑身上下,包括脸蛋在内,都是黑黢黢的颜色,头发纠结在一起,眼角红红的,还有些溃烂,五月的天气还很寒冷,特别是早晨,而这些孩子几乎都是衣不蔽体。我们在最贫困的双湖,见到的牧民的孩子,也没有如此模样。我和小张把搁在外边的零食和文具一股脑儿分给了他们。他们拿到后并没离去,还眼巴巴看着我们,伸着手,此时,又来了更多的孩子,我便又爬上车,到后车厢翻找剩余的东西,几个孩子在外边不断扒着车门把手,我脚刚一挨地,他们便一哄而上,特别是先前那几个孩子,见我把铅笔分给了别人,唉唉叫着拽着我的衣服上来便抢,最后,我抵挡不住落荒而逃,孩子们尾随而至,江边上演了一场小鸡抓老鹰的活剧。最后我只能胡乱把所有的东西塞给一个大孩子了事。渡船启动了,有两个大孩子也跳上了渡船,船老大倒也不介意,十分钟的光景,我们的车便到了对岸。那两孩子继而又向对岸的车队乞讨。我不清楚孩子们是否依赖这种方式“自力更生”,那游客的纷至沓来,又给这座县城带来了什么,为什么最贫困的人会出现在这一路上最现代化的县城,和我一样的过路人,应该想一想这个问题。

    其后的三天行程是这样的:渡江后我们往吉隆方向而去,穿过希夏巴马自然保护区,经老、新定日到拉孜。第二天从拉孜出发到萨迦,下午抵达日喀则,第三天去到江孜、从浪卡子走老路返回拉萨。因为印象深刻的不多,所以我只挑精彩的加以记录。

    佩古措和无名雪山。车行在去往吉隆的路上,忽见一片碧蓝色,蓝得十分温润,有如一块璞玉。湖的西南方向,一座雪峰拔地而起,连绵也有数十里。这一路雪山与湖泊看了不少,但没见过如此相偎相依的,近得好象你能把它们都揽进怀里,但那只是我一厢情愿的妄想吧。

    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颠簸了太久,忽然看见几辆风驰电掣的摩托从你视野中经过,你会是什么反应?其实一路上我们见了不少用各种方式来游历西藏的人,最辛苦的当属徒步和自行车,没有金属外壳的保护,高原上的烈日、大风、尘土可谓毫无保留,加上高海拔、负重和体力的消耗无疑又为这种方式增加了更多的危险;最奢侈的,当属驾车游,这群人有时间也有钱,因为在这里如遇突发状况弃车也是常事,即便能走完全程,估计车辆也基本报费,心疼的话劝你还是别玩;最夸张就是骑上摩托,基本就是一场高速度的越野赛,没有过人的技术那只有当伤兵的下场;而最勇敢的永远是独自上路,特别是在人迹罕至的阿里,单靠勇气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永垂青史也许只能怪你运气不好,不过永垂不朽倒是一念之间的事。然而无论用何种方式来到这里,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或许这就是不同国度不同背景的人能在这里融洽相处的原因吧。

    海子曾把一首诗献给了一座山,他说:一块石头坐满了整个

    页码:[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第11页、共14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Copyriht 2007 - 2008 快乐旅行网 All right reserved